- 胡洋;张海霞;宋民航;崔涛;吕硕;耿畅;刘益君;
聚焦掺氢天然气输运系统的燃爆风险防控问题,旨在为管道安全设计与抑爆技术开发提供一定理论支撑。采用数值模拟方法,构建12 m长密闭圆形管道模型,系统模拟不同掺氢比(0、30%、50%、70%和100%)下的预混气体爆炸过程。通过分析掺氢比对火焰边界传播速度、流场扰动特性及压力波演化机制的影响,获得掺氢天然气管道爆炸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可燃气体掺氢比由0增大到100%,反应进程显著加速,管道内火焰边界速度平均值由30.3 m/s加速至428.6 m/s;氢气添加量增加导致流场提前出现强扰动,火焰边界提前失稳形成典型“郁金香形”双火焰层结构;掺氢比增大使爆炸产生的压力显著增强,当掺氢比为100%时,在管道末端达到超压峰值1.074 8 MPa,分析是氢气燃烧速度加快、传热加强及气体急速膨胀共同作用的结果,此时在管道末端最大压力梯度为312.4 k Pa/m。
2025年10期 v.25;No.166 3725-37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21K] [下载次数:9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尤明伟;蒋锦辉;张宏;
为探究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电池包热失控及消防设施灭火效能,选择4830型三元锂电池作为研究对象,过充触发热失控进行灭火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锂电池热失控期间最高温度可达623℃,首块电芯爆燃前后电压剧烈变化、温度急剧上升,在高温影响下,其他串联电芯也起火燃烧,引发锂离子电池包内热失控的多米诺骨牌效应;超出锂离子电池额定电压后,电池的电压变化速率可作为判断锂离子电池失效的关键指标;持续冷却降温是当前处置三元锂电池火灾的主要方法。
2025年10期 v.25;No.166 3735-37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58K] [下载次数:32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黄琳;马江燕;侯卫华;邓保顺;李安桂;王宇翔;
随着地下空间开发持续向纵深推进,火灾中烟气的流动特性受环境压力变化的影响愈发显著。鉴于地下空间出入口相对稀少,烟气极易聚集,高效控制火灾烟气已成为当下亟待攻克的难题。借助数值模拟手段,针对长度达240 m的狭长隧道空间,深入剖析了不同环境压力条件下火灾烟气的温度、速度及体积分数的分布规律。模拟结果显示,随着环境压力逐步升高,烟气的温度、速度及体积分数均呈现下降趋势,且与压力之间呈非线性关系。环境压力升高致使空气密度增大,这增强了烟气卷吸周围空气的能力,最终导致烟气扩散效率降低。在远离火源的区域,烟气参数的波动性明显减弱,表现出与火源附近截然不同的行为特征。研究成果可为高原低压及地下高压环境下的隧道火灾烟气控制提供依据,为隧道消防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2025年10期 v.25;No.166 3743-37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49K] [下载次数:15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舒晓峰;曹翔鹏;雷志强;刘祎;徐志胜;
隧道单侧集中排烟模式是隧道集中排烟模式的实际应用方式之一,在该模式下排烟风机抽吸作用导致隧道内流场分布差异,进而影响隧道火焰形态。搭建了1∶20缩尺寸模型试验台,结合理论分析研究单侧集中排烟模式隧道中火焰形态特征。结果表明:火焰长度随火源热释放速率的增大而增大,当火源热释放速率为9 k W时,火焰出现扩展行为;火焰倾角与排烟量呈正相关关系。通过对火焰形态进行分析,结合理论分析,获得单侧集中排烟隧道中以火源热释放速率和排烟量为变量的弱羽流火焰倾角与长度及强羽流火焰扩展长度的数学预测模型。
2025年10期 v.25;No.166 3755-37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14K] [下载次数:15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孝斌;李世豪;刘畅;李昕哲;陈建良;王宇;
为缓解固废处置压力和探索可持续的天然鹅卵石替代方案,基于自行搭建的变压器绝缘油燃烧试验平台,研究不同卵石的孔隙分布情况和阻燃、降温效果。结果表明,卵石的孔隙面积均主要处于0~400 mm~2之间,球形固废卵石孔隙大小处于该区间的概率最大,为77.68%,更有可能达到变压器绝缘油4.18 mm的熄火直径。天然鹅卵石、椭圆形和球形固废卵石最高温度场分别为463.7℃、421.7℃、414.0℃,且高温区域并未沿阻燃隔火层进入油池内部。布置热电偶发现不同卵石层温度均呈现“上层高、下层低”的梯度分布,其中卵石顶层及底层区域温降梯度均主要在0.1℃/mm以下,中层区域温降梯度均在0.18℃/mm以上;椭圆形、球形固废卵石、天然鹅卵石的降温效果逐渐增强,三者的平均温降梯度分别为0.018℃/mm、0.037℃/mm、0.066℃/mm,温降值分别为5.3℃、11℃、19.8℃,且经不同卵石层降温后绝缘油温度均低于85℃。研究结果可为变压器事故油池阻燃隔火层改进以及控制变压器绝缘油火灾蔓延提供参考。
2025年10期 v.25;No.166 3765-37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66K] [下载次数:10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少刚;史翠玲;聂细亮;汪皓;刘家豪;汪金辉;刘江虹;丛北华;
高压氢气泄放至下游管道时可能引发自燃,进而导致爆炸和火灾事故。为此,采用Fluent软件建立了激波管高压氢气泄放模型,研究了高压氢气泄放至三通管(T形管、坡口T形管及人形管)的自燃过程。结果表明,管道结构对激波传播行为和自燃特性有显著影响,泄放压力的增加有利于自燃的发生和火焰的稳定传播。与T形管相比,弧形三通管(人形管、坡口T形管)能够有效降低激波强度。在各类三通管中,多维反射激波与湍流掺混作用促使氢气与空气混合,其中管内边界层处的高温与氢气-空气混合物是引发氢气自燃的关键因素,因此着火点首先出现在分岔管段内壁面附近的高温区。弧形三通管的分岔结构利于自燃发生,但不利于维持初始火焰,T形管内自燃延迟时间最长。在激波加热效应与氢气射流动态行为的共同作用下,当泄放压力达到8 MPa时,人形管内自燃火焰出现熄-灭复燃现象。整体上,T形三通管氢气泄放安全性最高。
2025年10期 v.25;No.166 3775-37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30K] [下载次数:10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任东;刘慧兰;孙航;张杨;任顺;万俊;
为解决森林场景中被树木和烟雾遮挡的火焰难以检测的问题,给出了一种基于特征约束和空间域频域交互的森林火灾检测算法。首先,设计了一种特征不变性和协方差约束(Feature Invariance and Covariance Constraint,FICC)结构,通过拉近不同程度树木遮挡下的火焰特征来保持火焰特征的一致性,从而减轻树木遮挡的影响。其次,给出了一个基于傅里叶变换的空间频率交互模块(Spatial Frequency Interaction Module,SFIM),在振幅相位的结构语义信息约束下补充空间域高质量的火焰细节,从而学习具有判别性的火焰特征来解决烟雾遮挡的问题。试验结果表明,给出的算法在自制的森林火灾数据集上取得了84.4%的检测精度,比基线网络YOLOv5s提升4.7百分点。改进后的算法在有树木遮挡和烟雾遮挡的情况下仍能准确地预测,优于许多用于森林火灾场景的深度学习网络。
2025年10期 v.25;No.166 3784-37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4K] [下载次数:23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杨小彬;韩超;胡慢谷;陈立辉;付天予;吕伏;孙溪成;刘思远;张骁俊;
针对瓦斯涌出量数据量少、无序性强、时空依赖性高,预测模型效果不佳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可解释性分析的瓦斯涌出量时空预测模型。采集甘肃某矿井瓦斯涌出量数据,辅以多个矿井的瓦斯涌出量数据集以改善小样本问题;利用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与长短期记忆(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网络联合模型提取数据时空特征,加入注意力机制(Attention Mechanism,AM)强化特征提取能力以应对数据无序性;采用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模型防止过拟合,以夏普利加性解释解决瓦斯时空分布黑匣子问题。结果显示,对瓦斯涌出量预测而言,CNN-LSTM-AM-RF模型预测精度较高,原始瓦斯含量、煤层厚度、煤层埋深是影响模型输出的主要因素,分别在煤层埋深大于550 m、煤层厚度大于3.8 m、煤层倾角大于20°,推进速度大于4 m/d时,对预测结果有正向影响,反之则有负向影响。
2025年10期 v.25;No.166 3794-38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6K] [下载次数:35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易欣;冯景芸;郭行;邓军;白祖锦;施欣甫;
褐煤因变质程度低、含水量高且含氧官能团丰富等特点而具有较高的氧化自燃倾向,这对煤矿安全和环境保护带来了极大隐患,亟需采用绿色高效技术来抑制煤炭自燃。本研究利用煤源微生物(裂褶菌和烟管菌)构建绿色阻燃体系,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联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及同步热分析等多维表征手段,系统揭示微生物改性对褐煤微观结构与氧化特性的调控机制。试验表明:经微生物处理后煤体表面形成多孔结构,含氧官能团质量分数分别降低7.71百分点(裂褶菌)和4.68百分点(烟管菌),显著抑制其氧化活性;热动力学分析显示临界温度分别提升37.89℃和27.97℃,其中烟管菌处理组质量损失率降至未处理煤样的16.3%,最大失重速率降低41.31%。
2025年10期 v.25;No.166 3803-38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70K] [下载次数:20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吴波;张京城;刘聪;郭斐;彭生辉;
边坡位移的准确预测是边坡安全预警的重要前提。高速公路改扩建边坡在支挡拆除、二次开挖后重建后,其位移数据序列具有较强的非线性多尺度特征,导致传统的预测方式预测精度不足。依托吉康高速某改扩建高边坡项目,提出了一种融合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GA)、变分模态分解(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VMD)和高斯过程回归(Gaussian Process Regression,GPR)的耦合模型,通过GA优化VMD参数将位移序列分解为趋势性、周期性和随机性10个子序列,同时采用GA优化GPR超参数对子序列单独预测后叠加重构,预测结果的均方根误差、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和拟合优度分别为2.438 7、10.04%和0.947 5,较传统GA-GPR模型预测精度显著提升。
2025年10期 v.25;No.166 3811-3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10K] [下载次数:5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江松;章睿;崔智翔;王会杰;刘仲光;吴祥业;饶彬舰;
针对传统露天矿边坡人工检测效率低、主观性强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半监督学习的裂隙智能识别方法,旨在实现高效、精准的自动化检测。构建双模型协同训练框架:通过无人机采集露天矿高陡岩质边坡裂隙图像数据,利用少量人工标注样本与大量未标注数据,设计主模型与评判模型协同迭代优化的半监督学习策略,分析模型在复杂背景下的特征学习能力,并验证半监督机制对性能的提升作用。结果表明:双模型协同训练框架在裂隙识别的精确率、召回率、交并比和平均像素精度分别达到91.9%、91.5%、88.7%和90.2%,均显著优于单一监督模型与传统图像分割算法。研究通过半监督学习策略融合标注数据与未标注数据的特征信息,为露天矿边坡裂隙检测提供了高效、鲁棒的技术路径,可降低对人工标注的依赖,提升复杂场景下的裂隙识别精度。
2025年10期 v.25;No.166 3821-38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37K] [下载次数:41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贾宝惠;王鸿泽;王之强;高源;
为更加准确地诊断飞机空调系统故障,充分利用运维过程中产生的大量非结构化文本数据,引入知识图谱技术,构建了一种飞机空调系统故障诊断模型。首先,提出一种多源异构数据融合算法,结合专家知识构建专有词汇自定义词库,对数据进行标注;然后,采用自注意力机制改进的双向门控循环单元和条件随机场相融合的方法对已标注的运维文本数据识别实体;随后,训练改进双向门控循环单元进行关系抽取;在此基础上,利用Neo4j图数据库,将提取的三元组储存,构建面向飞机空调系统的知识图谱;提出了一种融合知识图谱的故障诊断模型,实现了对飞机空调系统的故障诊断;最后,搭建飞机空调系统故障诊断智能问答系统,为航空领域故障诊断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2025年10期 v.25;No.166 3830-38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84K] [下载次数:84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马舒琪;刘鑫泉;黄利华;郝昕怡;
为识别评估埋地热力管道腐蚀泄漏事故风险因素及其演化过程,构建融合现场实测数据和模糊理论的动态贝叶斯网络事故致因链模型,确定因管道腐蚀而引发泄漏事故的关键路径。以某一热力管段为例,量化事故路径中各节点状态概率,推演事故情景演化趋势。结果表明,埋地热力管道腐蚀风险控制与事故应急措施仍存不足;在事故发生条件下,缺乏在役检测、周边人员密度与建筑物状态因素伴随出现的可能性极高。敏感性分析表明,控制介质水流速不当、介质水含砂土铁锈因素可有效控制管道腐蚀穿孔风险;控制管道运行压力、热水积水泄漏量可显著降低热水泄漏伤人风险。研究结果可为埋地热力管道腐蚀泄漏事故风险评估、维护策略优化与事故预防控制提供一定参考。
2025年10期 v.25;No.166 3882-38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26K] [下载次数:8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武锦涛;谷尚硕;陈祖志;
氢气作为一种零排放的清洁能源,具有来源广、燃烧产物无污染、热量高等特点。氢能的开发、推广及使用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加氢站氢气泄漏,可能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威胁生命财产安全。针对加氢站氢气泄漏风险的严重性和不确定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融合危险与可操作性及保护层分析的动态贝叶斯网络方法,评估加氢站一年内事故发生的动态变化,并确定影响加氢站氢气泄漏基本事件。氢气泄漏概率由初始的4.27×10~(-1)增高至1 a后的6.07×10~(-1),事故后果概率从大到小依次为安全状态、蒸气云聚集、闪火、喷射火、爆炸;采用由半定量分析提出的安全措施进行改进,氢气泄漏发生概率降低了32.8%,各事故后果发生概率降低了约24.7%。利用保护层降低加氢站的氢泄漏风险,这有助于加氢站安全稳定的运行。
2025年10期 v.25;No.166 3890-39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25K] [下载次数:51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段中山;林源野;秦冰;曾晨浩;冯孝杰;袁伟;
爆炸是驱动放射性烟团大规模扩散的主要方式之一,放射性烟团高空快反压制是未来遏制放射性气溶胶高浓度大范围扩散的一种重要方法。在核化爆事故场景下,运用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结合试验验证对爆炸烟云扩散过程进行数值计算,计算源项耦合高斯多烟团辐射评估程序分析了压制效率区间0~<30%、30%~<50%、50%~<70%、70%~<90%、90%~100%下限值场景下的污染危害。结果表明,随着烟云压制效率增加,放射性污染扩散距离和污染总面积明显减少,算例在压制率50%以上基本没有危险区和致死区等高剂量污染区域。研究表明,放射性气溶胶高空快反压制处置措施,能大幅削弱放射性气溶胶迁移扩散的浓度与范围,降低放射性物质对事故下游地区人员和环境的危害。
2025年10期 v.25;No.166 3904-39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00K] [下载次数:1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付宇;叶惠芬;李艳;
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由于其传播规律不明确和供需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使得医疗物资的保障问题突显。研究通过预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展情况,为建立应急医疗物资需求预测模型以确保稳定的物资保障提供重要基础。研究提出了易感者-暴露者-感染者-康复者-死亡者(Susceptible-Exposed-Infectious-Recovered-Death,SEIRD)模型和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GA)改进的长短期记忆(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神经网络相结合的SEIRD-GA-LSTM模型,实现了对疫情多阶段、多尺度的预测。实例分析结果显示:基于SEIRD-GA-LSTM的组合预测方法准确率较高,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和稳健性。
2025年10期 v.25;No.166 3913-39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8K] [下载次数:27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喜才;李珊;
为构建高效协同的危化品供应链数字化监管体系,实现安全风险的早期研判、预警、发现和处置,首先界定危化品供应链数字化监管平台及供应链中生产企业、物流企业等供应链利益主体的概念特征。其次,分析在供应链中生产企业、物流企业接入危化品供应链数字化监管平台的三方策略博弈,探析不同情景下主体的演化稳定策略。最后,通过MATLAB软件完成数值仿真分析,分析相关参数对三大利益相关者策略选择的影响,揭示不同演化阶段,政府监管部门、危化品生产企业与物流企业如何互动构建统一的供应链数字化监管平台。结果表明,政府监管部门在初期扮演着引领者的角色,其监管策略选择对整体系统走向具有决定性影响。采取积极奖励与处罚策略、合理降低企业接入数字化监管成本,能够激励危化品生产企业和物流企业主动参与到数字化监管平台中来,提升安全水平。
2025年10期 v.25;No.166 3923-39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52K] [下载次数:26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李洁;何心仪;肖向良;朱全军;张欣宇;周苏华;
为评估滑坡灾害下高速公路-铁路复合货运网络的韧性、识别关键路段,基于复杂网络理论构建复合货运网络模型,并提出了针对性的韧性评估方法。首先,选取全局网络效率、最大连通子图的节点比率、结构熵3个结构韧性指标和路网货运量非均匀指数1个功能韧性指标,结合熵权法对复合货运网络韧性进行综合评价;其次,采用随机森林模型进行滑坡敏感性分区,计算路段受损风险,结合韧性评估指标得到滑坡灾害影响下的韧性指数;最后,以湖南省高速公路-铁路复合货运网络为例,对路段进行破坏试验,通过对比韧性指数变化情况识别关键路段;并分别采用随机、路段重要度排序、韧性指数排序3种攻击策略对网络路段进行破坏模拟,得到复合货运网络的韧性演变情况。结果表明:关键路段被破坏后,路网综合韧性评估值下降率均为0.7%以上,且多处于路网较为密集、滑坡敏感性较高或货流量较大的区域;在3种攻击策略中,随机攻击对于网络韧性的影响最小,基于韧性指数排序的攻击策略对网络韧性的影响最大,在累计破坏节点数约为40个时,综合韧性评估值下降达50%。研究成果可为滑坡灾害下复合货运网络韧性评估及关键路段识别提供理论参考。
2025年10期 v.25;No.166 3934-39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8K] [下载次数:28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彩萍;马嘉怡;苏畅;邓军;陈炜乐;
为探究洪水诱发煤矿灾害的链式演化及风险特征,首先采用文献分析、矿山资料查阅、现场调研、事件树分析等多种方法对灾害事件进行识别,建立灾害链式演化模型;基于复杂网络理论构建了含37个节点和97条边的灾害网络模型;通过分析节点度、边脆弱度等参数,识别影响灾害风险水平的关键节点和关键边,并通过网络密度量化策略的断链减灾效果。结果表明:工业场地掩埋和人员伤亡为洪水诱发煤矿灾害网络中的核心节点,也是洪水作用下煤矿的高频灾害;供电故障比较容易受到洪水灾害或上级灾害事故的触发;人员伤亡→扰乱社会稳定对灾害网络的连通性和功能、灾害传播路径和范围的影响最大;滑坡崩塌→供电故障对灾害网络链式演化的影响最大。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以下断链措施:完善矿山安全管理,强化设施建设与应急预案;增强灾害预警及应急响应能力,强化地质监测及灾后人员疏散;加强电力系统全方位运维、防水防潮及备用电源建设,加强与防洪相关的科研合作,推广先进的矿山防洪救灾技术。通过采取综合适应策略应对洪水灾害,以有效提升煤矿应对洪水灾害的能力。
2025年10期 v.25;No.166 3943-39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0K] [下载次数:31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祁云;于开旺;李绪萍;汪伟;白晨浩;任晓鹏;
为了提升矿井应急救援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路径规划的效率和精度,提出了一种结合智能冠豪猪算法(Crested Porcupine Optimizer,CPO)与动态窗口法(Dynamic Window Approaches,DWA)的路径规划方法。CPO算法用于去除冗余节点、缩短路径长度并避开障碍物,DWA则用于进一步优化路径并提升避障性能。针对无人机可能遇到的“假死”状态,提出重新调用融合算法以继续路径规划。通过对比试验,在四种不同参数环境下,CPO较粒子群算法(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路径长度分别缩短了10.4%、12.4%、7.5%、10.9%,CPO较麻雀搜索算法(Sparrow Search Algorithm,SSA)路径长度分别缩短了35.6%、45.5%、47.1%、45.7%。此外,CPO生成的路径较为平滑,融合算法在复杂三维障碍环境中表现出高效的避障能力。试验结果证实了该融合算法的有效性。
2025年10期 v.25;No.166 3953-39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08K] [下载次数:43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雷婷;回晓靖;聂东东;
为有效识别化工事故系统风险因素并制定针对性应急方案,将化工事故系统风险因素归纳至技术、组织、环境3个维度,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化工事故系统风险演化模型,以辽宁盘锦“1·15”重大爆炸着火事故为例,根据事故企业、消防救援队伍、属地政府执行各自应急方案对耦合风险的动态控制效能,提出应急方案的优选方法。结果表明:化工事故风险演化水平呈现先稳定、后迅速下降的趋势,在系统运行初期,组织风险的演化水平最高,在系统运行周期结束时,环境风险演化结束,组织风险与技术风险仍然存在;技术、组织、环境子系统中的关键系统风险因素分别为跨部门合作壁垒、违规冒险作业、信息发布滞后,控制上述关键风险的最优单因素应急方案分别为:应急资源调度、专职消防队建设、现场指挥;组织与技术风险子系统中的关键风险交互导致化工事故风险演化水平增量最大;在3个子系统关键风险因素强度同时增加的情况下,事故企业应特别关注常态安全管理措施的有效程度。
2025年10期 v.25;No.166 3965-39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98K] [下载次数:35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褚宏睿;王晓冉;陈寅莹;
为了提高政企应急储备的合作效率、保障应急物资的供应能力,在基于数量柔性契约的企业代储应急物资模式下,采用Stackelberg博弈方法,针对救援物资现货价格稳定和波动两种情形,分别研究代储企业的储备决策和政府的定价决策问题,并给出不同参数情景下政企的合作条件和最优决策。在此基础上,以供应链的总收益最大化为目标,进一步分析了物资现货价格稳定和波动时的供应链集中决策和分散决策的差异,并分别设计了协调应急物资供应链的契约合同。研究结果显示,企业储备能力是影响政企代储合作的关键因素,现货价格波动时更凸显了企业储备能力和供应链协调的重要性;带回购的数量柔性契约仅能在物资现货价格稳定时协调供应链,研究构造的绩效激励契约能在物资现货价格波动时协调供应链。
2025年10期 v.25;No.166 3976-39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9K] [下载次数:23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郭奉佳;高建伟;贾利芬;
针对突发事件应急响应中决策信息有限且决策者不完全理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后悔规避下群智知识驱动的应急预案优选方法。首先,采用词频-逆文档频率(Term Frequency-Inverse Document Frequency,TF-IDF)和隐含狄利克雷分布(Latent Dirichlet Allocation,LDA)模型提取公众关注主题,辅助专家确定评价指标。其次,基于Jensen-Shannon散度构建优化模型,确定评价指标权重。随后,引入双参考点后悔理论刻画决策者的后悔规避行为,并结合犹豫性测度构建应急预案优选模型。此外,为应对群体决策中可能出现的共识度不足问题,设计共识达成机制。最后,以“7·20”河南特大暴雨事件为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该方法可有效整合领域专家知识与公众舆论关注点,为有限决策信息和不完全理性条件下的应急预案优选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2025年10期 v.25;No.166 3989-39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7K] [下载次数:23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周洋;吴松;
研究主要对燃煤电厂脱硫废水零排放工艺中的旁路烟道蒸发器内液滴雾化蒸发效果进行优化探索,并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实验室规模的蒸发装置内部的导流均布构件组合、喷嘴安装高度和个数进行探究,进而对蒸发装置内的雾化粒径、雾化锥角、雾滴喷射速度、烟气速度和烟气温度进行研究。根据研究结果可以得出:蒸发器内烟气的均匀分布是提高雾化液滴蒸发率的基本要求,在脱硫废水旁路烟道蒸发的工业化投运中,液滴雾化粒径和烟气温度应作为主要参数进行考虑。
2025年10期 v.25;No.166 3999-40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47K] [下载次数:7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姜利国;杨启彬;王振安;马智敏;
针对细粒土壤中Pb~(2+)难以去除的问题,采用压滤-电化学修复方法实现细粒污染土壤中Pb~(2+)的深度去除。以加标Pb~(2+)污染细粒级土壤为供试土壤,基于过滤系数确定过滤转向压密阶段的时间阈值点,通过单因素试验讨论在压滤作用下电化学修复技术中电场施加时间和电流密度对Pb~(2+)污染土壤修复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压滤-电化学修复技术能够有效降低土壤中的Pb~(2+)含量。在恒电流模式下,当电场施加时间相同时,电流密度越大则Pb~(2+)的去除率越高,I_4T_(46)修复180 min后的最佳去除率为23.08%;延长电场施加时间对Pb~(2+)去除率的影响无显著差异,提前施加电场与Pb~(2+)修复效果的提高未呈现直接线性关系。连续提取法(Community Bureau of Reference,BCR)的提取结果显示,电动修复过程中去除的Pb~(2+)以还原态为主,最大去除率可达到11.89%;阴极截面处残渣态略高于阳极。研究结果可为电化学修复技术在Pb~(2+)污染细粒土壤修复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
2025年10期 v.25;No.166 4007-40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87K] [下载次数:12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黄粉莲;朱广豪;万明定;王正江;雷基林;
研究基于三维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仿真软件,构建了甲醇/柴油双燃料发动机的CFD模型,并耦合详细的化学反应动力学机理,探究了预喷策略耦合废气再循环(Exhaust Gas Recycle,EGR)对甲醇/柴油双燃料发动机燃烧及排放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当预喷油量(Pilot Injection Quantity,PIQ)不变,预喷时刻(Pilot Injection Timing,PIT)从-10°CA提前至-20°CA时,缸压和温度峰值升高,燃烧始点、燃烧中心提前,指示热效率提升;NO_x排放量升高,PIT在-20°CA时达到峰值,CO排放量降低,PIT在-20°CA时最低。当PIT从-20°CA提前至-30°CA时,缸压和温度峰值降低,CA10、CA50推后,指示热效率降低;NO_x排放量降低,CO排放量升高。但随着PIT的提前,碳烟、碳氢化合物(Hydrocarbons,HC)、CH_3OH和HCHO排放量呈降低趋势。当PIT不变,随着PIQ的增加,缸压和放热率的峰值升高,且放热率演变为双峰,CA10、CA50提前,指示热效率提升;NO_x排放量升高,较大的PIQ可使碳烟、HC、CO、CH_3OH和HCHO排放量保持在较低水平。随着EGR的增加,在不同预喷策略下,缸压和放热率峰值降低,CA10、CA50提前,指示热效率降低,但指示热效率均高于原机;NO_x排放量降低,碳烟、HC、CO、CH_3OH和HCHO排放量升高。当EGR增至35%时,不同预喷策略下CO排放量均高于原机;当EGR高于15%时,HCHO排放量高于原机;当EGR增至25%时,除HCHO排放量外,其余排放量均低于原机。研究最终选取预喷策略(预喷正时为-20°CA+预喷比例为5%)并耦合EGR(25%)作为最优方案,该方案使NO_x、碳烟、HC、CO、CH_3OH排放量分别较原机下降15%、2%、20.5%、1.5%、4.3%,指示热效率较原机提高了2.27百分点。
2025年10期 v.25;No.166 4018-40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92K] [下载次数:24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曹芳;胡超;郭家舜;尚庆芳;吴桐;
为了预测一种固废声屏障的材料性能,并优化材料配比,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和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的混合神经网络模型,并引入注意力机制,采用试验数据对模型进行了训练。结合Pareto最优解的思想和北方苍鹰算法得到了多目标北方苍鹰优化算法,并基于该算法对模型中的关键参数进行了优化,使模型对主要性能指标的预测误差都降到0.8%以下,而未经优化的模型对部分指标的预测误差高达3.97%左右。以材料性能为目标,基于提出的高精度预测模型和多目标北方苍鹰算法对框架材料和吸声屏材料的配比进行了优化。经过配比优化后,框架材料和吸声屏材料的不同性能之间得到了较好的协调和总体提升,同时保证了较高的渣土利用率。相比于正交试验所得数据,优化后的框架材料在相近的渣土质量分数下,28D抗压强度提高了11.62%,28D抗折强度相差不多。在具有相近吸声系数的前提下,吸声屏材料的计权隔声量提高了65.82%,渣土质量分数提高了9.30百分点。研究提出的材料配比优化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能够有效提高新型固废声屏障材料的研发效率,降低研发成本。
2025年10期 v.25;No.166 4032-4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2K] [下载次数:14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杨青;江宇航;吴婵媛;段召琳;陈梦柯;刘星星;
交通运输业减排是实现全局减排目标的关键。研究基于改进的随机性环境影响评估(Stochastic Impacts by Regression on Population,Affluence,and Technology,STIRPAT)模型分析影响交通运输业碳排放的主要因素,设置低碳、基准和高碳3种情景方案,利用卷积神经网络-长短期记忆网络-注意力机制(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Long short-Term Memory-Attention Mec.hanism,CNN-LSTM-Attention)交通运输业碳排放预测模型对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22—2035年交通运输业碳排放进行预测。结果显示:人口情况、经济水平和交通运输等3个维度的影响因素对交通运输业碳排放具有正向驱动作用,能源技术维度的影响因素则起负向驱动作用;CNN-LSTM-Attention交通运输业碳排放预测模型提升了模型在小样本数据集的预测能力,预测效果较好;低碳、基准和高碳3种情景下中国交通运输业的碳排放峰值将晚于2030年的总排放峰值目标实现;各省在碳排放峰值和达峰时间上存在异质性,应采取差异化、精准化的政策策略,局部上分区域、分梯次达峰,以整体上实现碳达峰目标。
2025年10期 v.25;No.166 4064-40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74K] [下载次数:89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杨扬;王琪;徐新扬;
提高农产品绿色物流效率,推进物流业的节能减排专业化转变,对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采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基于松弛变量的超效率三阶段数据包络分析(three-stage Slacks-Based Measure-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three-stage SBM-DEA)模型对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在2018—2021年的农产品绿色物流效率进行测度,并运用Malmquist指数模型进行动态分析。结果显示:调整前的中国30个地区农产品绿色物流效率均值为0.647,整体呈现东部地区最高,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低的空间分异格局。通过随机前沿模型(Stochastic Frontier Approach,SFA)得出外部环境因素对农产品绿色物流效率有显著影响。在消除环境因素和随机误差的影响后,效率有所下降。基于Malmquist指数模型的进一步实证分析显示,调整后的30个地区的平均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TFP)为1.138,平均增长率为13.8%。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2025年10期 v.25;No.166 4076-40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6K] [下载次数:76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武春杨;张新生;李娅楠;陈章政;
精准的建筑能耗预测是实现建筑节能的重要前提。高精度的预测通常需要大量的建筑能耗历史数据,现实应用中很难从新建或既有建筑收集此类数据。为实现小样本场景下建筑能耗的精准预测研究提出了基于时空特征提取和模型迁移的卷积长短时记忆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Long Short-Term Memory,CNN-LSTM)预测模型,旨在提取已有建筑能耗数据的时空特征,并基于模型迁移实现精准预测。研究结果显示:建筑能耗预测精度与目标域可用数据量呈非线性关系,实施迁移策略总是有助于提升预测精度。在目标域可用数据为6个月并采用“固定参数的预训练模型,添加新全连接层”的迁移策略时,预测模型的均方根误差为0.059,较基准模型降低了70.35%,实现了小样本建筑能耗的精准预测。该预测模型可为建筑业的节能环保提供技术支撑。
2025年10期 v.25;No.166 4088-40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99K] [下载次数:28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鹏;李林;肖博文;罗梓洋;
为了评价天然气长输管道全生命周期中的碳排放造成的环境风险,确定了天然气长输管道全生命周期产生的碳排放量的核算边界,提出了相应的核算模型,具体介绍了每种形式碳排放量的计算方法。然后引入碳排放指数(Carbon Emission Index,CEI)模型和其等级划分方法,并与最低合理可行(As Low As Reasonably Practicable,ALARP)准则相结合。建立了天然气长输管道全生命周期产生的碳排放对环境风险的评价方法,经案例分析具体介绍了该方法的运用,最后分析了人口密度和供气面积对CEI的影响。研究表明,提出的天然气长输管道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核算模型和基于ALARP准则的环境风险评价方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025年10期 v.25;No.166 4100-4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7K] [下载次数:17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俊亦;陈清浅;
<正>非传统安全事件通常具有跨地域性、突发性、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等特征,在网络时代背景下,非传统安全事件的舆情传播呈现明显的多维互动和链式反应特点,扩散速度快、覆盖面广、治理难度高,若缺乏有效的舆情引导和形象管理手段,可能放大公众的负面情绪,削弱社会凝聚力与公众信任度,甚至引发次生或衍生危机。因此,深入研究非传统安全事件的网络舆情传播机制与舆论引导规律,探索高效的协同治理模式与形象管理路径,对于提升风险防控能力、维护社会稳定与公共安全、强化公共机构的舆情应对能力,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与实践价值。
2025年10期 v.25;No.166 4111-4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0K] [下载次数:4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颖丽;张渊;
<正>在文化交融与碰撞并存的新时代,高校作为青年思想引领的主阵地,肩负着守护文化根脉、培育安全意识的重要使命。文化安全教育不仅是价值观的塑造工程,更是应对意识形态挑战的战略举措。唯有将文化自信与风险防范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引导青年教师和学生了解历史、坚定信念、明辨是非、坚守底线,才能筑牢文化安全的青春防线,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育具有坚定立场与开阔视野的新时代人才。
2025年10期 v.25;No.166 4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5K] [下载次数:14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艳梅;陈汲清;
<正>在智能技术深刻重塑社会生产方式的当下,随着5G通信、工业互联网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网络攻击面呈指数级扩张,数据泄露、算法漏洞等新型风险频发。通过构建动态防御体系与智能监测机制,可为数字化进程筑牢可信技术底座。《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研究》以“基础理论—技术实践—前沿展望”为逻辑主线,第一章从研究背景与意义切入,构建了网络安全研究的宏观框架;第二章聚焦密码学、安全协议等基础理论,为后续技术分析奠定理论根基;第三章通过攻击技术分类与防火墙、入侵检测等防御手段的对比,形成攻防技术双螺旋结构;第四章针对无线网络的特殊性,剖析了WEP漏洞、中间人攻击等典型威胁及应对方案;
2025年10期 v.25;No.166 4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8K] [下载次数:24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常胜欣;
<正>近年来,校园体育活动中偶发性的安全事故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既关乎学生身心健康保障,也牵涉教育主体责任界定等法治命题。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时代背景下,通过法治思维构建安全防护网络,成为教育治理现代化的现实诉求。传统“重活动轻防护”的校园体育活动管理模式已难以适应风险防控需求,亟须从立法完善、责任厘清、保险机制等维度建立系统性应对框架。《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法治应对研究》一书立足法治化视角,系统构建了学校体育伤害事故治理的理论框架与实践路径。作者以法治思维为逻辑主线,创新性提出“方法–救济–制度”三维应对体系:通过责任认定方法厘清权责边界,借助“基金/保险为主、司法为辅”的综合救济模式实现快速救助,依托制度预防机制构建长效治理体系。
2025年10期 v.25;No.166 4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7K] [下载次数:5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倪大兆;钱波;
<正>炼油装置作为石油化工生产的核心设备,长期在高温、高压及腐蚀性介质环境中运行,设备腐蚀问题已成为威胁安全生产的关键隐患。腐蚀不仅导致装置泄漏、火灾爆炸等事故风险激增,还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与环境污染。基于此,科学构建防腐蚀安全管理策略,可保障人员生命安全、提升企业运营效益且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炼油装置防腐蚀技术》共二十二章,内容严谨规范,理论实践并重,涵盖防腐蚀管理策略、腐蚀机理分析、监检测技术及工艺防护四大核心板块。首章聚焦防腐蚀管理体系构建,详述策略制定、文档管理及信息平台建设等关键环节;第二章至第四章系统解析原油性质表征、典型腐蚀类型及监检测技术。
2025年10期 v.25;No.166 4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6K] [下载次数:2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下载本期数据